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北京车展热闹背后,他们道出了新能源汽车碳减排的门道
hejingfeng | 2024-10-14 11:30:38    阅读:295   发布文章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北京车展)时隔四年的回归吸引了全球产业界关注的目光。同期,“英领绿色能源”系列第三期直播也应景在英飞凌北京办公室线上开播。


在超过一个小时的交流中,两位专家就“如何持续助力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的碳减排”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度对话。直播中金句频出,在同期北京汽车展热闹的背后,他们解读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及背后的低碳减排的门道。


篇幅有限,本文仅分享专家部分金句洞察

   更多精彩观点,请滑至文末观看完整视频。





问题一:如何看2024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对碳排放数据的全流程管理有哪些新的动向?


汽车碳排放管理步入精细化轨道,核算边界清晰界定,为绿色制造与低碳出行铺路。




增长回归理性:行业预期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突破千万辆大关,力争达到1100万辆,市场增长回归理性。


节能减排关键力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对降低道路交通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约10%)起关键作用,其生命周期内的碳减排效果显著,至少达到40%,使用清洁能源将进一步提升减排效益。


碳排放边界界定:国内各行业机构与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关于碳排放核算的探讨,这些讨论融合了国际通用的核算边界和方法,同时考虑了我国对汽车产业的分类特点,明确包括汽车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与制造阶段的碳排放两大方面。



新能源汽车总量上超过1000万的目标得到了我们广大客户在生产规划上的验证。


产业合作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展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芯片公司与整车厂商的沟通与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双方共享产能规划及产业数据。


企业社会责任与环保目标:产业链上的企业普遍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通过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推动环境改善,对碳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插电混动(PHEV)与增程式电动车(REEV)市场增长:这两个细分领域预计将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增长态势,车厂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促使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以刺激销量提升。


消费者接受度提升驱动市场导向: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功能丰富以及驾驶体验优化,消费者对其接受度不断提高,推动行业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问题二:三电系统以及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对节能减碳会产生哪些影响?


北京汽车展期间的新车发布的卖点和热点都围绕着三电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来展开。



三电系统与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产品力:在汽车行业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中,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和电子电气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创新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当前新车发布热点普遍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功率器件变革趋势:三电系统领域的平台变革聚焦于功率器件与电压平台。其中,硅基IGBT仍是主流,但碳化硅和氮化镓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引入高压平台既能缓解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又能通过提高系统效率助力碳减排和节能。


电子电气架构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新架构通过简化汽车电子布局(从分布式到域控/区控)、减少ECU使用及线束用量,实现了轻量化,进而提升整车效率、降低能耗,为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做出显著贡献。



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动力系统、智能底盘、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


电驱动系统效率提升与多元发展:电驱动系统涵盖纯电、增程式、混动等多种形式,其效率提升可显著降低电耗,实现节能减排。对于含有内燃机的混动车型,提升内燃机效率和混动阶段油耗表现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途径。


电控技术与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化融合:电控技术伴随电子电气架构与整车平台化的发展跃升至新阶段。电动化内涵已扩展至整个底盘平台,如传统液压制动系统逐步被电控线控制动系统取代,制动、转向、悬架等子系统深度集成与耦合。


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未来汽车将深度融合电动化与智能化,形成智能动力系统、智能底盘、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集成技术创新加速产品技术迭代。


问题三:如何看新能源汽车带来半导体增长与碳减排的相关性?相关的半导体技术创新有哪些趋势?


电气化、网联化和智能化三个维度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车用半导体市场的高速增长,并显著加速碳减排成效。


电气化:功率半导体(如碳化硅)因其在提升电驱动系统效率和适应高电压平台(如800伏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半导体增量贡献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且其渗透率正迅速提升。这也大大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降低了能耗,从而促进了汽车的节能减碳效果。


智能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升级,对于半导体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涉及雷达、传感器、内存、通信芯片以及微控制器等各类芯片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些技术的迭代升级有助于车辆更加智能地管理和优化能源消耗,进一步助力汽车碳减排。


网联化:智能座舱和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对半导体性能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将为车用半导体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例如,智能配电功能能够高效分配整车电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目标。



半导体器件厂家应紧密关注整车企业研发需求,从产品初期即进行协同研发。


芯片数量激增:新能源汽车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量相比传统汽车大幅度增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单车芯片使用数量可达数千颗以上。


技术需求的新挑战:半导体芯片不仅在数量上会有激增,在技术要求上也将面临更高的挑战,需要进行重新设计、集成化设计,以满足性能提升、成本下降的需求。


上下游协同研发:面向未来,半导体器件厂家应紧密关注整车企业研发需求,从产品初期即进行协同研发,开发出适应下一代汽车发展的芯片,以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具备持续竞争优势。


问题四当前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相关的政策、最新实践和或相关先进技术进展


头部整车企业纷纷涉足电池回收业务,深化与电池制造商的战略合作,共建绿色循环经济。




现状与问题:在国家政策标准的指导下,业内积极探索退役电池在电动工具、储能单元(如通信铁塔储能设备)以及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内的再利用实践,取得了有益成效。但现行的回收体系仍存在标准不完善的问题,需进一步细化电池分类、性能评估、成本考量以及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解决思路:针对退役电池的多样化应用场景,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分类,区分哪些适用于储能,哪些适合应用于电动工具等不同领域。同时,建设完善的回收网点体系是整个回收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期待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回收网络的优化升级。


趋势展望:目前,许多头部整车企业如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广汽等已开始布局电池回收利用的联合体,并与电池制造企业,如宁德时代等在股权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实践,共同推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发展。




推动动力电池行业透明度、标准化和可追踪性提升,延伸碳排放管理至产品全生命周期。


电池回收利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评估和认证退役电池的状态和可回收性,业界主要依赖电池管理系统(BMS)记录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以此判断其优劣性和可回收价值。


进一步提升电池状态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建立电池的电子身份证和数字护照的概念,通过收集和记录电池的全面数字信息,包括环境社会治理和生命周期要求等内容,以实现电池健康状况的精确鉴定和全生命周期的追踪管理。


英飞凌推出的新一代电子监测芯片:该芯片具备先进的电化学阻抗监测功能,能够监测电池内阻特性的变化,同时配合为BMS开发的电池ID及其信息安全方案,确保电池在其生命周期内的使用记录真实可靠,有力推动动力电子行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问题五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和商业路线相关有何产业洞察?英飞凌产品和方案规划是如何适应各方需求?


我国充电网络的规模化建设正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开启充电体验新时代。


中国取得显著成就:充电设施总量达到931万台,涵盖直流、交流、无线、大功率充电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互补的充电体系,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大功率充电技术:相关标准推广与实施正加速,有望减少消费者充电等待时间。此外,节假日和高速公路应急情况下的换电、移动补能等方案也在逐步完善,以应对特殊需求。


跨行业协同:涉及整车企业、电网企业及充电设施运营商等多方合作,旨在构建多样化、互补的立体充电网络体系,不仅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通过车网互动(V2G)技术,将汽车变为分布式储能单元,促进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平衡电力供需,实现节能减排。



结合完善的BMS设计和ASIL D级安全标准,构筑坚实防线,保障每一次旅程安心。




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现在主流还是快充加换电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也是相互补充的,尤其是快充的解决方案上最近发展极为迅速,至提出了“一秒充一公里”的目标,展现了行业对解决充电便利性问题的决心和创新。


电池安全:这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内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尤其是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需达到特定的安全等级(如ASIL D)。


英飞凌安全BMS方案:英飞凌团队已推出TC4ExMCU作为BMS的主控芯片,针对热失控问题实施点线面结合的全面解决方案,利用气体检测等技术建立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强电池安全防护。


英飞凌完整汽车电子布局:整个汽车领域有超过70%的创新都是跟汽车电子密切相关的。所以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领域也是具有最广泛的产品组合和布局,覆盖了整个车载娱乐系统、底盘动力总成、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等这些核心的系统应用。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